一場場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講活動春風化雨,一支支志愿服務隊伍活躍在基層社區,一場場志愿活動融入百姓生活點滴……近年來,五河縣內外兼修,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整合資源,積極打造文明實踐特色群和亮點群,通過陣地建設引導群眾、凝聚群眾,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群眾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落地生根。
載文明而馳,馭新風前行。文明實踐猶如縷縷春風,吹拂著五河大地,浸潤著百姓心田。
蚌埠新聞網記者 年福燁
志愿服務陣地全覆蓋
如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遍地開花?該縣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打造陣地,成立由縣長任總隊長的縣志愿服務總隊,整合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等12家單位的資源優勢,成立理論宣講、扶貧等12支專業志愿服務隊伍,40余家縣直單位分別成立各自兼職服務隊伍,實現縣級1+12+X專兼職志愿服務隊伍全覆蓋。
志愿服務是文明實踐的主要形式,而志愿者是文明實踐的主體力量。
該縣積極加強基層隊伍建設。規范鄉鎮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各鄉鎮實行”6+X”模式,設置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服務等6支專業志愿服務隊伍并根據各鄉鎮實際情況增設其他志愿服務隊伍;在各村組建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6支專業志愿服務隊;在社區設置關愛老人、文化服務等4支專業志愿服務隊。
組建公益組織志愿服務隊。廣泛吸納社工組織、愛心企業家等社會資源,推動志愿服務組織建設多元化。組織五河縣雷鋒愛心聯盟會、藍天救援隊等12個社會公益組織,成立12支志愿服務隊,并與44個村居結對開展志愿服務,在結對村居設立志愿服務點。
在縣兩館一中心建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包括縣志愿服務指導中心、雷鋒主題教育館、紅色文化教育館,使用面積約1300平方米。14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17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縣建立965個志愿服務網格點、873個功能室,使用面積約51450平方米,實現志愿服務陣地全覆蓋。依托“中國志愿服務網”,推動信息化管理,投入24萬元建設“虹城志愿網”和“微信公眾服務號”。中國志愿服務網實名注冊志愿者14.56萬人、虹城志愿網實名注冊志愿者超9萬人,占全縣居民人口比例均超過15%,志愿服務總時長達20萬小時,有志愿時間記錄的志愿者人數超過50%。
十大基地釋放“磁場”效應
“在參觀的同時,也接受了紅色文化熏陶,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我們要努力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月21日,全省首個以雷鋒為主題的陳列館在五河縣正式開館。開館當日,來自五河三中、五河實驗小學的300多名學生成為首批參觀學習的訪客。據介紹,今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前夕,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該縣計劃分批組織萬名中小學生走進雷鋒文化陳列館,聆聽雷鋒故事,弘揚雷鋒精神。
雷鋒文化陳列館占地1300平方米,建有雷鋒主題教育館、紅色文化教育館,展有雷鋒同志的題詞、照片、雕塑、字畫、物品及相關資料30余種,3000多件。
近年來,該縣努力打造“百姓家門口的文明實踐基地”,先后打造了縣雷鋒文化陳列館教育基地、于圩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彌陀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法院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九和收藏館淮河農耕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館地方文化展陳基地、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沱湖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體育館體育健身基地、朱頂陳臺現代農業觀摩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十大基地。
“十大基地搭建起‘志愿隊伍+平臺資源+陣地資源’的文明實踐體系,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正釋放強大‘磁場’效應。通過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真正把實踐基地建成傳播好聲音、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凝聚干群心的主陣地,確保文明實踐基地發揮實效?!笨h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
“志愿紅”匯聚文明力量
春回大地萬物發,小麥田管正當時。
“張嬸,今年種了多少小麥?這是鎮里發的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明白紙,我給您念念。您年齡大了,噴藥、施肥時跟村里說聲,幫助您開展小麥春季田間管理?!边B日來,該縣許多科普志愿者忙碌在田間宣傳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幫助群眾開展除草、施肥、噴藥,為群眾辦實事、解煩憂。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緊緊圍繞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在做好文化服務、衛生健康服務等常規志愿服務活動項目的同時,該縣因地制宜,打造品牌,精心設計接地氣的特色活動項目。在農村推廣使用“心連心”微信群,利用微信群服務村民需求。設立新鄉賢工作室,利用新鄉賢調解鄰里糾紛、化解家庭矛盾、倡導移風易俗、宣講黨的政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建愛心捐助志愿服務隊,為村級大病救助基金等公益事業籌措資金。在城市社區,推廣五點半課堂、老年手工課堂、日間照料老人、老年合唱團等志愿服務項目。
2021年開展“舉旗幟 送理論”專題宣講等各類活動300余場。組織策劃“青春遇小康”短視頻比賽,完成150個作品評選并對獲獎作品進行表彰。組織35名鄉村藝人開展藝術化宣講70場次。開展扶貧課堂199場次,受益群眾9000余人?!鞍颜n堂搬到老百姓身邊,推陳出新一批可常態化開展的理論宣講形式,讓理論學習‘活’了起來。讓黨的理論、法律法規、政策信息,及時、有效、準確地‘飛入尋常百姓家’?!笨h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
主動服務脫貧攻堅。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全縣78個市級文明單位與14個鄉鎮的70個村結成對子,3182名干部包保幫扶貧困戶,助力4530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大力開展移風易俗。以“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和孝老愛親為重要切入點和落腳點,著重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落實、落細、落小。217個村、社區建立“一約四會”即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村(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轄區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滿意率達90%以上。
持續舉辦豐富多彩文化活動。依托全縣23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800多個功能室和十大基地開展“學雷鋒月”、“公民道德宣傳月”、“國際志愿者日”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慶日,廣泛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清明祭英烈”等主題活動。
2021年,全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活動7000余場,參與志愿者4萬余人次,受眾30萬人次,同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虹城志愿網”系統構建縣、鄉、村三級融合體系,全力打通宣傳、教育、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完)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