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記者 年福燁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宣講就跟進一步。
近年來,懷遠縣建立“荊涂百姓名嘴”志愿宣講隊伍,深入村居社區,開展小眾化宣講,創新豐富宣講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誰來講?
“小人物”發揮大作用
“我只是把新四軍三進淮上的那段歷史用通俗的話語講了出來,沒想到獲得那么高的評價?!被叵肴ツ?月,省委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巡回指導組和市、縣領導現場觀摩自己在龍亢中學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微宣講,“荊涂百姓名嘴”徐志至今還心生感慨。
“荊涂百姓名嘴”是活躍在懷遠城鄉的一支亮眼宣講隊伍,徐志只是其中的一員。
懷遠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林告訴記者,過去縣一級開展理論宣講的受眾基本是鄉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普通黨員干部和群眾很少有機會面對面聆聽宣講宣傳。針對深入基層宣講頻次少、覆蓋面窄以及廣大干群迫切需要了解最新理論和掌握最新政策的現實,首先要解決“誰來講”的問題。
“志愿宣講隊的成員來自百姓,按照政治強、思想活、表達新、形象好,能用群眾語言生動活潑地講理論、說形勢、議是非的民間‘話癆’、文化能人,組成‘荊涂百姓名嘴’理論宣講隊?!标惲终f,“荊涂百姓名嘴”原則上一個鄉鎮一個,目前,經常性開展宣講活動的有15人,主要來源于基層黨員和干部群眾,由鎮村工作人員、選調生、退休教師、退休干部等組成。名嘴們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良好的政治文化素養,熱愛黨的宣傳事業,長期活躍于基層一線,能夠較好地運用群眾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抽象理論變為樸素道理,將黨的政策化為生動事例,達到寓教于樂、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作用,深受基層群眾的熱捧。
講理論,話發展,不光是“嘴上功夫”,要“講得出、講得好”,“荊涂百姓名嘴”必須練就十八般武藝。
懷遠縣委講師組講師邵文君在永平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長廊開展“板凳課堂” 韋宗義 攝
“荊涂百姓名嘴”志愿宣講隊的成員們利用工作空隙,全面、真實、豐富、生動地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斷學習相關資料,挖掘理論精髓,精心備“好課”,提高宣講效果。在宣講過程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準確及時把群眾所思所感、所想所盼掌握好,收集好,整理好,反饋好,做好理論政策的轉化,使理論政策宣講更大眾化、通俗化,讓理論宣講“色香味”俱全。
近年來,“荊涂百姓名嘴”志愿宣講隊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理論宣講員,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提升理論宣講素養水平,對自己擔負的理論宣講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同時積極參加省、市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微宣講競賽、“青春遇小康”短視頻大賽、“好人故事會”和懷遠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活動,屢次獲得優異成績。優秀的宣講員們不但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優秀理論宣講,也讓“荊涂百姓名嘴”這些“小人物”發揮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講什么?
把大道理化為身邊理
理論宣講,如何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
“荊涂百姓名嘴”把“想講”與“想聽”結合起來,宣講形式靈活,受眾不限,既有上百人的報告會,也有十幾、二十幾人的宣講會。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道德講堂和文化大舞臺等陣地,緊密結合各種熱點專題,如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生態環境治理、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等專題,開展各類小微宣講。
“荊涂百姓名嘴”積極探索藝術化宣講方式,把黨的創新理論編成花鼓燈燈歌、快板、歌謠、方言韻白、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故事、析案例,緊密聯系群眾身邊的人和事,講理論,講政策,就事論事,一事一議,一般一二十分鐘,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有血有肉、生動活潑,不但增強宣講感染力,更有魅力,更接地氣,也更易于基層干群接受。琴書《脫貧以后》、大鼓《河長王友祥》、音樂故事宣講《再唱山歌給黨聽》等一系列優秀作品,將感人故事、鮮活人物融入黨的創新理論中,讓基層干群對高深的理論能夠聽得進、聽得懂、用得上,引發共鳴。
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中,“荊涂百姓名嘴”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本地紅色資源,講好本土紅色故事,讓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走實走深。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該縣將新四軍淮上辦事處舊址、蚌西阻擊戰烈士陵園等作為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縣委宣傳部對解說詞進行修改完善,對紀念館展櫥里的文字逐字逐句進行校對更正,“荊涂百姓名嘴”用發生在當地的故事,講述身邊的英雄先烈事跡,使黨史宣講更接地氣、更直觀,更直擊人心。他們把百年黨史宏大的歷史主題轉化為一個個可觀可感的“小故事”,“以小見大”“小中見大”,通過小故事講述大情懷,有說服力、有對比性、有典型性,通過具體形象的人和事,用地方話進行“面對面”宣講,深入而不深奧,淺出而不淺薄,生動鮮活,喜聞樂見。
怎么講?
“小切口”反映“大主題”
日前,在懷遠縣常墳鎮永平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二十幾名群眾圍坐在一起,縣委講師組講師邵文君以“堅持人民至上”為主題,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的鄉土話,深情講述黨帶領群眾從土地改革到聯產承包、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等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詮釋了黨濃濃的人民情懷。很多事情群眾親身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發生在身邊,大家聽的聲聲入耳。宣講中,邵文君還精心設置了讓群眾自己談變化、說感受和趣味問答等互動環節,活躍了氣氛也調動了聽眾的參與熱情,促進了大伙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理解,增強了宣講的感染力。
“今天我聽了宣講,心情很激動,對我的啟發也很大?,F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村莊的面貌越來越美,今后我們還要繼續在黨的領導下努力奮斗,把日子過得更美更好?!秉h員易九華在宣講結束后激動地說。
把“大主題”轉化為“小切口”、把“書面語”替換成“口頭語”、把“普通話”翻譯成“地方話”,理論宣講實現了“講的好講,聽的愛聽”的效果。在具體宣講方式上,“荊涂百姓名嘴”注重宣講的“短、快、簡”,一改以往理論宣講的沉悶氛圍,推動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宣講地點也不僅僅局限于會議室和禮堂,鄉村廣場、田間地頭和農家小院都是我們宣講的場所?!鄙畚木嬖V記者。
同時,“荊涂百姓名嘴”宣講過程中注重宣講的互動性,力求通過面對面的宣講,以“問答”的方式,讓基層干群激活思維,解決迷惑、掌握理論。這種互動改變了以往“我講你聽”的模式,不僅能現場檢驗理論宣講的直接效果,也調動了干群參與宣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使宣講內容更加切合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需要,堅持群眾路線,通過發布“菜單式題庫”,讓基層干部群眾“點播”,或者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讓基層干部群眾“點題”。進一步加強宣講者和受眾的互動交流。
為適應新的傳播方式的需要,創新傳播渠道、載體和形式,縣委講師組積極打造“1515”理論微工程,每月拍攝制作1分鐘理論宣講短視頻、5分鐘藝術化宣講節目和15分鐘微宣講。結合建黨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主題,組織“荊涂百姓名嘴”志愿宣講隊錄制《歷史上的今天》《黨史小故事》等系列微宣講視頻。同時,收集整理了一批與懷遠有關的紅色歷史故事,根據這些真實、鮮活、感人的故事拍攝制作《三進淮上》《紅色記憶之蚌西阻擊戰烈士陵園的故事》《夾山口碉堡》等短視頻,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展播,推動“荊涂百姓名嘴”宣講進網絡,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網上網下共發力,拓展了理論宣講的影響和受眾面。
自2019年以來,“荊涂百姓名嘴”志愿宣講隊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基層宣講累計760余場次,受眾人數約30000人,講出了文明,講出了和諧,講出了信心,講出了干勁,打通了理論宣講的最后一公里,滿足了基層的理論需求,受到了基層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歡迎和一致好評。
“‘荊涂百姓名嘴’志愿宣講隊,創新了送理論下基層的方法,實現了面向基層宣講的常態化,推動了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使基層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習的面貌煥然一新?!标惲终f。(完)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